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2015年12月7日
文言文閱讀比較題重在全面論述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國語文科閱讀能力卷中,常常會設置文言文對比閱讀題,這類題目通常會出現在最後幾道題目中,而且往往是考生的「死穴」。從考評局的數據分析可知,考生在這些題目中的得分普遍較低。

 

這類題目的出題特點往往是甲乙兩段文字的類型相似,一般都是兩者的特點或思想。了解了這類對比閱讀題的出題套路,就可以「對症下藥」了。筆者對晉博教育中心的學生說過,回答比較題需要二者兼論,不能偏頗一方,要是只論述一方,沒有作出比較,則會得零分。例如2013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能力卷第19題:

 

資料1:北郭騷貧而無法養母,晏子贈之以粟。及後,晏子為齊君猜疑,被逼離國避難;騷為報恩,以死勸諫齊君,晏子得以回國。

資料2:聶政為侍母隱居。韓國大夫嚴仲子與宰相韓俠累素有宿怨,嚴持百金請政刺殺韓,政雖辭而不受,卻暗地已把嚴當為知己。及後母死,政即孤身犯險刺殺韓俠累,事後亦自殺來報效嚴仲子。

資料3:儒家義的標準是:超越個人利害關係,並須合乎良知仁心。

 

以上三則材料都是從倫理道德和國家大義來行事。以上材料的問題如下:北郭騷和聶政均為知己者死,二人的行事何者較合乎儒家的義?試比較說明。

 

根據考評局的報告可知,不少考生在該題的表現並不理想,主要是欠比較意識的單邊論述,總體表述欠佳。例如有考生做了如下表述:「北郭騷的行事合乎儒家的義。因為他的死不單超越個人利害,還表現了仁心。他關心的除恩人晏子外,還關心國家;晏子為賢相,倘若離開齊國,可能對國民不利。此外,他的自殺是為了國家利益,是捨生取義,過程中又無傷及他人。這全合乎仁義。」該考生的作答只論述了北郭騷圓足,沒有談及聶政,只作單方面論述,欠缺比較意識,因此該題得零分。

 

最好的論述應該是立場清晰的雙邊論述,例如小部分優秀考生的論述:「北郭騷較合乎儒家的義。他的死不單超越個人利害,還表現了仁心。他除關心晏子外,還關心國家。此外,他的死是為了國家利益,屬捨生取義,而過程中又無傷及他人。這全合仁心。聶政的死顯不出仁心,他殺韓俠累純粹出於『士為知己者死』的動機,沒有考慮那人是否該死,頗盲目。此外,他進行刺殺時,可能會禍及無辜,這並不合仁心。」這樣的作答普遍能得到6分。

 

從上述的文憑試考生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到,比較閱讀題中表述偏頗是一大忌,因此筆者提醒晉博教育中心的學生,想要在文言文閱讀比較題中獲得高分,除了要理解文章內容,審題清晰之外,還要懂得回答這類型題目的側重點,作全面的論述。

 

© 晉博教育中心 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JoomSh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