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

Warning

JUser: :_load: Unable to load user with ID: 755

2019年6月24日
淺析諷喻文答題技巧(上)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國語文科試題中會涉及一些關於諷喻的命題,通常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來說明事理。今年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理解的乙部,兩篇白話文皆為諷喻——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與錢鍾書的《談教訓》。

其中,魯迅寫的文章用詞淺白易懂,細細咀嚼之下,卻又會察覺文章飽含諷刺、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作答《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問題時,考生可先從人物的性格言行著手分析,再詳閱試卷裡提供的寫作背景,綜合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時代背景來分析文章背後隱含的另一層含意。比如文中的四名出場人物,主人、聰明人、傻子和奴才代表的分別是哪個社會階層?

淺析諷喻文答題技巧(上)

首先,透過分析寫作背景,我們得知1925年的中國正面對外憂內患、政治氣氛十分低迷,其時「知識分子對國家的發展意見紛紜,很多人也感到彷徨無助」。由此可以推測,在四名出場人物之中,處世圓滑、只在言語上安慰奴才的聰明人便是知識分子,也就是讀書人;而專尋人訴苦的奴才,便是感到彷徨無助的大多數人,也就是老百姓。剩下來的三個選項中,主人代表的自然是統治者。那傻子呢?讓我們回顧一下文章——傻子滿腔熱血想要為奴才「開一個窗」,卻被當作強盜趕跑了。慢著,可別以為傻子是強盜了,他並不是要打家劫舍,只是想以實際行動替奴才改變生活環境罷了——傻子其實是革命家。

其次,分析文中事物或事件的象徵性時,考生應學會緊扣人物形象,透過識破作者塑造該形象的目的,以更進一步分析文章的深層含意。譬如奴才居住的「破小屋」,以及傻子想為奴才「開一個窗」的行為,都帶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奴才跟傻子訴苦時,提到了自己居住的「破小屋」又陰又濕,四面連一個窗子都沒有。從這樣的居住環境,可以聯想到當時封閉的社會與保守的思維模式。因為窗子是連接外界的管道,沒有窗子,就無法對外溝通、引進新的知識和思想。另外,寫作背景裡也提到,中國時值「外有列強壓迫,內則軍閥割據」之際,當時的社會動盪不穩、亟待改變,而替封閉的社會「開一個窗」比喻的正是改革行動。動手就要砸牆「開一個窗」的傻子,也就是革命家,採取的是激烈的改革手段。

總括而言,想要做好諷喻文的閱讀理解,不僅要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和試卷操練,還要掌握一定的文學分析技巧,從人物形象到事件的象徵性,都需要順著文章的脈絡來分析,將每一個細節把握好,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涵意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 晉博教學中心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JoomSh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