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
淺析諷喻文答題技巧(中)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國語文科試題卷一閱讀理解的乙部中,兩篇白話文皆為諷喻文章。在前文中,筆者分析了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這次我們來談一下錢鍾書的《談教訓》。這篇雖也是白話文,但卻不像魯迅那篇般,以寓言形式來說事理,的確,夾雜論說的諷喻文有時候不易理解。
譬如開首的第一句「嫌髒所以表示愛潔,因此清潔成癖的人,寧可不洗澡,而不願借用旁人的浴具。穢潔之分,結果變成了他人跟自己的分別」,驟眼看來並不容易明白,到底「嫌髒」與「愛潔」是如何拉上關係的,考生一下子頭便發大愣在那裡了。
錢鍾書大學入學試數學科雖然只拿到15分,但在語言方面是天才、且精於運用。如果沒有讀過他的《人·獸·鬼》(1945)或《圍城》(1947)等作品,當然會被這位精通英、法、德語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的幽默語言大師弄得暈頭轉向,加上臨考的緊張,一下子便手足無措了。
冷靜點多讀幾次開首幾句……試試將「自己」代入文中,就正如「自己」在說一個道理般,便發現原來「自己」因為愛清潔的關係,所以不想借用別人不清潔的潔具。就等如因為洗手間太髒了,所以選擇暫時不上廁所。這不就簡單多了嗎?抱著這個想法繼續讀下去,便知道這位語言大師不斷舉例在說「相反的話」反喻及諷喻的內容。表面讚美的言詞語句,在背後說的很可能是相反的意思。而乙部題目便花了很大篇幅考驗學生是否了解諷喻背後的真正涵義。
就好比下列問題。問考生「粗體字」(注意只是問「粗體字」)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雖云只問「粗體字」,但若不觀乎句子上文下理,當然無法判斷。所謂施恩莫望報,「有施無受」自是理所當然,但若將此法套用在「教訓人」這方面,則說明教訓人者不喜受人教訓,引申出最後說的所謂「自我犧牲精神」。那末,這種又是什麼樣的「犧牲」呢?不就是剛愎自用的意思嗎?這種嘲弄諷刺的修辭手法,用本意相反的話來表達本意,便叫「諷喻」了。
這種只有我講,沒有你說的情況,大家是否覺得很滑稽但又很熟悉呢?
© 晉博教學中心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