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2014年12月29日
文言文翻譯聯繫上下文的重要性

 

通過對近幾年的文憑試中文科試卷中文言文題目的分析不難發現,文言文翻譯主要考察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對詞類活用的考查、對特殊句式的考查、對固定結構的考查、對虛詞的考查還有就是對常見實詞的考查。前面的文章中筆者分析過主要虛詞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考察角度及翻譯注意事項等。筆者在晉博教育中心輔導學生中文時發現,還有一個許多考生都容易忽略的方面就是文言文中實詞的翻譯。很多考生認為實詞沒有規律可循,主要靠死記硬背和「臨場發揮」,想當然的按照現代漢語的理解來翻譯,從而造成翻譯的生硬。

 

如2012年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試卷一閱讀能力中第12題,把《韓非子·五蠹》中的一句話「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中的「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翻譯成白話文。從香港考評局的試題分析可知,考生在這道題上總體表現欠佳,只有少數考生能把「脛毛」解作「腳毛」,多數翻譯成「毛髪」。大部分考生只能譯出文章的大意,如「三種美德加在他身上,最終仍不能令他改變」,還有不少考生連意譯都做不到,只能含糊其辭的做籠統的概說,如「三種美好的事加在他身上仍毫無作用」。等而下之,更有考生完全不明白句子之意,胡亂猜度,妄加臆測,如「三個美人加在一起也不能令他回心轉意」。不少考生表達欠佳,雜用口語,如「三樣東西加埋一齊也無用」。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譯,暴露了很多考生在翻譯中對實詞翻譯的欠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而應該翻譯成「拿了父母的慈愛、鄉鄰的幫助、師長的智慧這三方面的優勢同時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卻始終不受感動,絲毫不肯改邪歸正。」其中「脛毛」謂物之細微者。猶言一絲一毫,多指個人得失。之所以出現這樣大相徑庭的翻譯,是因為考生沒有熟讀文意,不知道從上下文相關信息中提煉合適的文意。像這句翻譯,考生沒有聯繫上文中提到的「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而是就題論題,割裂了這句和上文的關係,從而造成了翻譯的五花八門。

 

又如2012年文憑試中文科試卷一第13題選擇題,問的是「故十仞之城,樓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中「十仞之城」和「千仞之山」比喻什麽,從考評局分析來看,這道題的表現尚可,犯錯誤的考生選擇了「判刑必須按照罪行的大小來衡量輕重」,把「十仞之城」和「千仞之山」聯想為比喻罪行的大小。這裏犯錯的原因還是沒有緊密的聯繫上下文的文意來翻譯,而是「發揮過度」,想當然的聯想實詞的意義,也是不能準確的表達原文的意義。因此,此句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十丈高的城牆,就連善於攀高的樓季也不能越過,因為太陡;千丈高的大山,就是瘸腿的母羊也可以被趕上去放牧,因為坡度平緩。所以明君總要嚴峻立法並嚴格用刑。」這裏的「十仞」和「千仞」就應該直譯為量詞。考生應該結合上下文的文意來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借代和比喻義。

 

因此,筆者時常提醒晉博教育中心的學生,在做文言文翻譯時,除了注意句式之外,還要注意實詞和翻譯和聯繫上下文,才能準確理解和翻譯出文句的意思。

 

© 晉博教育中心 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JoomShaper